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2014年書單:《祭念品(The Keepsake)》

Image via 春天出版社



《祭念品(The Keepsake)》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譯者:宋瑛堂
評分:75/100

這是我的第三本泰絲.格里森。我的閱讀順序如下:《喀邁拉空間》(1999/2014)、《貝納德的墮落》(1996/2009),再來就是這本《祭念品》(2008/2012)。括弧內的年份為原文的出版年份/中文的出版年份。

會買下這本純屬巧合。某天吃飽飯,到金石堂閒晃,在奇幻纇的架子上看到這本包著封膜的《祭念品》(是的,居然被歸在奇幻纇,和《波西傑克森》、《骸骨之城》系列擺在一起,而不是放在懸疑/推理/驚悚纇…)。讀過作者兩部作品,知道劇情和文筆皆屬中上水準,也是殺時間的好夥伴,再加上背面書介印有「考古」、「木乃伊」「乾製而縮水的人頭」等字眼,誘發我閱讀時嗜血又暴虐的那一面(喂!),翻譯還是《往事不曾離去》那位譯筆優雅流暢的宋瑛堂。於是,顧不得家中書櫃還有一堆待讀的書籍,迅速將《祭念品》取下、開心地結帳、回家解謎囉!(High成這樣~)



《祭念品》2012年中文版剛上市的時候,出版社應該有舉辦過試讀活動,google書名會出現不少書評,我這才知道《祭念品》是法醫和女警探系列的第七本…(糟糕!這就是衝動購物的後果!)雖然不按順序並不影響閱讀樂趣,但若是我先讀過《梅菲斯特俱樂部》或其他前作,對法醫和女警探的個性,以及她們的工作夥伴、交友圈、家庭等等人物之間「糾葛」,應該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吧!

這種感覺就像某天轉台轉到AXN在播CSI影集,因為幾乎每一集都是獨立案件,所以就算沒看過其它season其它episode,也不影響觀影樂趣。但若是能夠每季每集都follow,應該能夠更了解團隊之間的默契,以及每個人的私生活對工作造成的影響(比如說誰跟誰分手,誰跟誰鬧離婚,誰跟誰談戀愛,誰和誰互看不順眼卻又得一起查案,等等)。

《祭念品》的優點,是將「考古」、「木乃伊」以及「乾屍」等「創意」融入犯罪手法。缺點呢,就是對「跟案件有關的主要角色」刻畫得不夠深入、不夠深刻。太多章節都在描述女法醫莫拉和女警探瑞卓利,but wait,這本來就是她們的故事,是她們主演的「影集」,案件的加害人受害者關係人…都只是配角,這集演完了就拿薪水領便當,續集小說不都是這樣嗎?

如果我是從第一本就開始依序閱讀的讀者,或許我不會覺得困擾,反而喜歡這樣的循序漸進,就像陪著主角「成長」一樣。但偏偏我是衝動購物、還不幸挑中第七本(而不是第二本或第三本)的讀者,心態就跟轉學生一樣,注意力都擺在案件的要角身上,可偏偏作者沒搔到癢處,皆是淺淺帶過。

(以下有雷,慎入!)

Image via goodreads


她看著美狄亞的大頭照。她翻閱的是史丹佛大學的紀念冊,美狄亞是二十七年前的校友。美狄亞是個黑頭髮、黑眼睛的美女,頰骨線條柔美,與女兒的相貌神似。瑞卓利心想,布萊德理真正想要的人是妳。他和吉米‧奧圖合夥,想抓卻抓不到的人是妳。抓不到,只好收集替代品來解癮,專找酷似美狄亞的女人動魔爪。然而,再像美狄亞的女人終究比不上原原本本的正身。他們繼續獵捕,繼續尋覓,美狄亞母女卻有辦法屢次溜出他們的掌握。
-摘自《祭念品》第217

事,gle的中S0
上述的摘錄幾乎可以是劇透了。二十六年前,女大生美狄亞在一趟埃及考古之行認識了同樣熱愛考古的富商之子布萊德理,兩人於異邦陷入熱戀。但甜蜜並沒有持續太久,布萊德理逐漸顯露他那不合常理的佔有慾,和那跟蹤、偷窺以及傷害他人的傾向。美狄亞避之唯恐不及,遠離埃及,逃回校園,但恐怖情人就跟柏油路上的口香糖一樣,一旦沾上妳的鞋底,只會越弄越糟。

布萊德理和同夥吉米不斷追蹤和騷擾美狄亞,還有美狄亞的女兒妮菲塔莉/喬瑟芬(布萊德理的骨肉)。布萊德理被親生女兒槍殺後,美狄亞帶著女兒改名換姓,浪跡天涯,但始終擺脫不了吉米的糾纏。而除了吉米,她們還有另一個「敵人」,那一心想為兒子復仇的富豪父親:金博…

以上簡短劇透完畢。(咳咳!)

美狄亞在本書的第一章和最後一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出現,堪稱本書寫得最好的兩個章節。其它章節都是全知觀點,章章各有優劣。我一向不太喜歡第一人稱,太unreliable。但美狄亞這位所有事件的始作俑者,這標緻、神秘、如埃及神像的美女,總是能在千鈞一髮之際逃之夭夭,總是能在命懸一線之際逢凶化吉…她的故事,她的過往,她和女兒的逃亡和躲藏,在故事結束後,仍是一團團謎。而布萊德理和吉米這對雙煞搭檔也同樣耐人尋味,他們在年少時於青少年教養院結識(一間美其名為寄宿學校的精神療養院),一同獵捕、虐殺、「收藏」獵物,一動一靜,他們的「相知相惜」,又是怎樣的故事?

也許作者刻意吧,但我就是覺得意猶未盡(我要知道在埃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要知道在精神病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敲碗!

Nefertari - Great Royal Wife of Ramses II
拉美西斯大帝的妻子-妮菲塔莉,
也就是《祭念品》當中美狄亞替女兒取的名字
Image via 

我非常喜歡《喀邁拉空間》,這是科幻控的私心。我對外星生物非常有愛,無論牠是人形,是病毒,是細菌,還是怪物,在我眼裡,《喀邁拉空間》頁頁精彩,毫無冷場,於是我對接下來閱讀的其他作品相對抱有高度期待…

《貝納德的墮落》描述的是醫療界的黑暗面,是打發時間的好選擇,但閱讀完畢後,不太會想在短期內重溫第二遍。我想許多推理/謀殺/懸疑小說都有這個缺點(算缺點嗎?),也就是當幕後主使者大魔頭暗樁的身份揭曉後,沒有「想要探究謎底」和「想要知道真相」這兩根胡蘿蔔在眼前逗弄引誘,也就喪失了再次翻頁的興致…

這本《祭念品》的讀後感想,跟《貝納德的墮落》差不多,故事來到尾聲,不知怎麼地就是有一種…沒打擊到痛處的空虛感,好像快要觸及某些值得更深入探討的議題/劇情/人物背景,卻輕描淡寫地帶過(有些甚至連簡短的說明都沒有)。

但或許這才是作者想表達的:現實世界中的許多罪行,許多罪惡,它們的緣由、動機、甚至過程…或許根本沒有標準的答案,沒有任何合理或圓滿的解釋。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總是會有見不得光的那一面。有警探和媒體沒有挖掘到的陰暗,也有被害人/加害人的家屬那不為人知的思緒。加害人/被害人,你/妳在想什麼?一個溫文有禮的好好先生,怎麼可能是跟蹤狂?那和妳擦身而過的路人甲乙丙,當中居然有位殺人魔…

作者在書末有收錄一篇短文<華人圈的耳語>,描述的是1972年發生在聖地牙哥華人圈一宗駭人聽聞的命案:華人移民少婦遭人活活打死,陳屍家中浴室,兇嫌是少婦的婆婆、丈夫和小叔。少婦的婆婆和作者母親是朋友,兇嫌之一的小叔又很疼愛作者,所以作者對這則案件印象非常深刻。這篇文章讀後格外發人深省,中文翻譯大概是礙於版權,搜尋不到,但我有找到英文原文,供大家參考:

Chinese whispers
By Tess Gerritsen
12:01AM GMT 13 Jan 2007

“None of us saw it coming. The signs were there, but we did not recognise the cruelty behind the smiling faces of her killers, because theirs was a prominent family, a respected family. But every family hides its secrets, and Chinese families are the most secretive of them all.”




又,讀完《祭念品》也不是完全沒有益處,至少我的「必買譯者名單」又多添上一位:宋瑛堂。舉例:

「是啊,那次挖掘工程的推手是他。他斥資贊助,組成的團隊是高手如雲吶!考古學者有幾十位,挖掘者幾百個。我們想尋找考古學界的聖杯之一,而那東西和約櫃、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一樣飄忽。五萬波斯大軍,全數在沙漠裡蒸發。如果他們出土了,我希望能躬逢其盛。」

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裝有摩西兩塊十誡碑的箱子,或譯「法櫃」,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聖物。

-摘自《祭念品》第231


好個躬逢其盛!(其實是學到新成語,所以覺得興奮~)

更別說《往事不曾離去》有多棒了。待讀完再來寫心得吧。

《祭念品》當中有個頗讓我感興趣的小小配角,安東尼,貌似是《梅菲斯特俱樂部》的主要角色,突然很想買《梅菲斯特俱樂部》來讀(還買!)(毆飛!)

-國鳳 Nov. 20, 2014

(我本來只想簡短寫個幾句心得,結果打了這麼多字…)


Image v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廣告一律刪除。